农历二月十五日|纪念本师释迦牟尼佛涅槃日

    农历二月十五日,两千多年前的这一天,本师释迦牟尼如来、应供、正遍知、明行足、善逝、世间解、无上士、调御丈夫、天人师、佛、世尊,在拘尸那迦罗城的娑罗双树间示寂。
 佛陀悟道之后,在鹿野苑开始传教,为憍陈如等五人宣说“四圣谛”,称之为“初转法轮”。此后住世说法四十余载,度化了许多弟子,其中著名的有舍利弗、目犍连、大迦叶、阿难等。佛陀为了弘扬教法,走遍印度各地,以摩揭陀、憍萨罗(在憍萨罗舍卫城的祇园精舍说法25年)、拔沙三国为中心。
 到八十岁时那年,佛在憍萨罗舍卫城,知道自己将要离开这个世界,进入圆満的涅槃意界。他支撑着疲惫的身体,带着阿难等众弟子们,来到拘尸那迦罗城外的婆罗树林中,在阿难的搀扶下靜卧在两棵大的树下,弟子们都守候在身边,聆听佛陀的最后教诲。夜里须跋陀罗去求佛开示,成为佛陀的最后弟子。佛陀火化后得到的舍利,由摩竭陀国王阿阇世和释迦族等八王带回建塔(即舍利塔)供养。故佛教在每年二月十五日,在寺院举行涅槃法会,念诵《佛遗教经》等。
 在佛陀灭度后,大迦叶尊者继承佛祖衣钵,带领大众继续精进修行、弘扬佛法。


 
    涅槃译为“圆寂”,圆是圆满一切智德,寂是寂灭一切惑业。又译作“灭度”,灭是灭除见思、尘沙和无明三种惑,度是度脱分段和变易两种生死。合而言之,就是当一个人的智慧和德行都达到究竟圆满之领域,连生死和烦恼也都超越了、杜绝了,就叫做“涅槃”。
    “涅槃”在《佛光大辞典》中的解释是:原来指吹灭,或表吹灭之状态;其后转指燃烧烦恼之火灭尽,完成悟智(即菩提)之境地。此乃超越生死(迷界)之悟界,亦为佛教终极之实践目的,故表佛教之特征而列为法印之一,称“涅槃寂静”。
    佛教认为,生与死是同一件事。生死的事实是假相,众生随着业力,在生死流中生了又死,死了又生,常人不知,信以为实。表面上看起来,生命的诞生有种种的形相,种种的欢喜;生命的殒灭,有种种的伤感;但以悟者的心智观察,则一切皆为虚妄。死亡只不过如同旧屋残破剥落,搬了新家而已,身体好比房子,损坏了,换一个好身体,前往另一个去处,如是而已。
    涅槃已经证悟菩提,成就佛道,是达到佛教里四圣谛中的“灭谛”,也是学佛的最终目标,是一种无我两空、不生不死、圆满光明、自由自在的世界。
    佛陀告诉我们,惟有永断生死苦恼,进入不生不灭的涅槃,才有办法免除生离死别的痛苦。怎么样才能永断生死苦恼,进入涅槃?佛陀说:惟有修行。
    一个人若不修行,平时只做些功德,至多仅能获得人天果报,虽然在天界得以享福,但当福报享尽,仍须堕落受苦,不能出离生死。唯有发出离心,厌离尘世的欲望,不为欲望所缚,再以入世的精神,从事弘法度众的工作,才能出离三界的生死苦海。
    ‘涅槃’是不生不死的意思,也就是了生脱死所证悟的世界。吾人流浪生死,相续暂居的家庭终非究竟,不若志在佛国赡养,或者在常寂光世界赡养,不生不死,免得轮回之苦,这才是究竟安乐的归宿。

 

    佛陀入灭时,众弟子公推阿难陀请问佛陀四个问题:
  1、佛陀在世时,我们依佛为师,佛陀涅槃后,我们依谁为师?
  2、佛陀在世时,我们依佛陀安住,佛陀涅槃后,我们依什么安住?
  3、佛陀在世时,恶性的比丘有佛陀调伏,佛陀涅槃后,恶性的比丘,如何调伏?
  4、佛陀在世时,佛陀的言教,大家易生信解,佛陀涅槃后,经典的结集,如何叫人起信?
 佛陀回答:
  1、我涅槃后,应依戒律为师。
  2、我湿透后,应依四念处安住。
  3、我涅槃后,恶性比丘,应默摈置之。
  4、我涅槃后,一切经典首句应安“如是我闻”等证信的句子。

 

 佛陀涅槃 佛法永存
 
佛身充满于法界,
普现一切群生前。
随缘赴感靡不周,
而恒处此菩提座
【大方广佛华严经】
    释迦牟尼佛在我们这个娑婆世间投胎,示现八相成道,以及最终的涅槃一相,这都是佛的无量悲心、大威德力所示现的。生也是示现,灭也是示现,生实不生,灭实不灭。
    佛陀并没有消失,只不过是慈悲、怜悯我们众生,因为佛陀如果继续住世的话,众生堕落的比解脱的要多,这样的缘故,所以世尊显现了涅槃。然后留下方法来,这方法里充满了佛的智慧和悲心,这是佛以另一种形式存在人间。如果我们大家有这样的善根相信,按照这个方法去做,个个还都可以解脱。如果佛陀在世间,亲口告诉我们方法,我们不按照方法去做的话,也是没有用的。但是世尊把方法留下了,众生如果能按照方法去奉行的话,尤如佛陀住世一样,也是可以得到解脱的。

 
天上天下无如佛,十方世界亦无比,
世间所有我尽见,一切无有如佛者。

 


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!
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!
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!